近期,有媒体报道称,特斯拉计划在未来一两年内将其美国制造汽车中的中国零部件全部替换,引发了市场关注。对此,特斯拉方面对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记者表示:关于特斯拉“剔除中国供应链”的报道为不实消息。
11月26日,特斯拉副总裁陶琳发文称:“供应商的原产国或地理来源不构成排除性标准”。无论是针对美国、中国还是欧洲市场,特斯拉的供应链策略核心始终围绕质量、总成本、技术能力成熟度以及长期供货连续性展开。她透露,得益于供应链的深度整合,目前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Model 3和Model Y零部件本土化率已超过95%,这直接促成了相关车型在中国市场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体系。
陶琳还表示,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性价比要归功于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中国智造”,特斯拉很骄傲能和中国本土的400多家供应链伙伴们一起,追求最好的品质、最高的效率和最优的成本,为中国、亚太和欧洲市场的数百万用户打造最棒的产品。
特斯拉最新财报显示,今年三季度,特斯拉营收为281亿美元,同比增长12%,但净利润下滑29%至17.7亿美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按照业务划分来看,今年三季度,特斯拉核心汽车业务营收增长6%,至212亿美元,去年同期为200亿美元。
聚焦中国市场,乘联分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特斯拉在华销量合计达到26.34万辆,较上年同期(27.83万辆)下降约5.4%。进入今年三季度,其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有所转变,三季度销量达到16.92万辆,环比增长31%。
在汽车业务之外,今年2月,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正式投产,这是特斯拉在华的第二座超级工厂,也是特斯拉在美国本土以外的首个储能超级工厂项目,标志着特斯拉在华业务步入新阶段。该工厂规划年产1万台特斯拉超大型商用电化学储能系统Megapack,储能规模近40吉瓦时,产品供给全球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