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小鹏汽车于近日向多家供应商发出邮件,宣布对供应商的付款账期缩短至60天以内。此前,一汽、东风、广汽集团、赛力斯等17家重点车企陆续公开承诺,对供应商的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
随后,工业和信息化部开通了“重点车企践行账期承诺线上问题(建议)反映窗口”。现在,车企的动作被市场视为重点车企开始步入承诺兑现期的标志。
长期以来,汽车行业的账期问题饱受诟病。数据显示,国内车企平均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超170天,远高丰田、福特等国际巨头的50—70天。
对在汽车产业链中占据强势地位的整车厂家而言,较长的账期能够降低自身财务压力,但这种压力却被不公平地转移到了上游的零配件供应商身上,影响其经营乃至生存,进而严重阻碍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缩短账期至60天以内,最直接的影响是改善供应商的现金流状况。
车企兑现承诺,供应商就能够更快回笼资金,减少对借贷的依赖,从而降低财务成本。健康的资金链也有助于供应商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最终反哺整车制造环节。
此外,这一政策还能增强供应链的稳定性,减少因资金断裂导致的交付延迟或质量风险,对行业长期发展大有裨益。
车企缩短账期不仅是对供应商的扶持,也是对整个汽车产业链生态的优化。这将促使车企更加注重内部管理效率的提升,减少资金占用,推动行业从“价格战”向“质量战”转变。
尽管车企缩短账期将带来多重利好,但能否持续仍面临挑战。
一方面,车企的财务状况直接影响其履约能力。当下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仍处于激烈竞争阶段,部分车企尚未实现稳定盈利,若销量不及预期,现金流压力就可能传导至账期政策。
另一方面,在实际操作中,付款方式和账期起算时间等细节仍然存在模糊地带。
目前大部分车企未说明是否用现金支付全款,现有的“账期+承兑汇票”付款模式中,承兑汇票通常6个月才能承兑,这让供应商担忧60天账期是否包含票据承兑时间;车企也未明确账期起始时间,按照正常流程,供应商交付产品服务后,车企内部检查、审核等流程繁琐,若不想及时付款,可在各环节以“不符合规定”卡住流程。
为支持汽车行业反内卷,鼓励车企兑现“60天账期承诺”,政府部门应加强联合监管,明确执行细则,规范付款方式和账期起算时间等关键问题,堵塞漏洞。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开通的“线上问题反映窗口”已形成威慑力,未来还需畅通投诉渠道,完善奖惩机制,对恶意拖延的企业实施罚款与信用评级下调,对守信企业则给予税收优惠或融资便利。
行业协会也应发挥积极作用,不妨以定期发布账期执行报告等方式,借助舆论监督推动车企自律。
车企自身则要提升资金管理能力,优化运营流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守约守信。
同时,监管部门应鼓励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开发针对汽车供应链的专项金融产品,帮助中小供应商降低融资成本。
兑现“60天账期承诺”,是汽车行业从“内卷”走向“共生”的关键一步,它考验着车企的信用底线,更映射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决心。这一步必须走好走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