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23 21:22:20 股吧网页版
多轮破亿元资金注入人形机器人赛道,资本更青睐“汽车人”造“人”?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黄蓓 于建平

  在汽车企业掌门人们还在为确保现金流充足,不断降本增效的同时,另一群从汽车产业出走的前“汽车人”们却在资本市场拿钱拿到手软。这些汽车人,原先都是在汽车产业从事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研发工作,如今都成了人形机器人赛道的行业新秀。

  融资规模和频率令人艳羡

  7月21日,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逐际动力LimX Dynamics新一轮融资获京东战略领投。这一轮融资已经是逐际动力今年公布的第二轮融资了。虽然单轮融资金额均没有披露,但根据公开信息,在今年3月,逐际动力完成了5亿元A轮融资。

  7月15日,有媒体报道,智元机器人于近日获得正大集团旗下正大机器人的战略投资,具体融资金额未对外披露。在此轮战略投资的前几天,智元机器人通过入主上纬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跃入科创板。智元机器人的财力可见一斑。截至2025年7月,智元机器人已完成9轮融资。

  7月8日,它石智航(TARS)宣布完成1.22亿美元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美团战投领投,钧山投资、碧鸿投资、国汽投资、临港科创投、赛富投资基金、建发新兴投资共同跟投。老股东线性资本、襄禾资本等持续加码。这也是它石今年第二轮融资。值得一提的是,它石智航今年2月才成立,截至第二轮融资,它成立时间还未满半年。

  今年更早一些时候,刚成立100天的维他动力就获得两轮融资,合计2亿美元;智平方、星海图等人形机器人企业也于上半年获得数亿元的融资。

  “破亿元”“多轮次”已经成为人形机器人产业融资的显著特征。从融资规模和频次的角度来看,用资本“宠儿”来形容人形机器人企业一点不为过。而在这些“宠儿”的背后,都站着曾经在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领域“厮杀”的“汽车人”。

  汽车业太“卷” 他们换个赛道玩

  “汽车业太‘卷’了。车企一边下场自研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一边不停降低采购成本,智能辅助驾驶技术方案供应商的日子越来越艰辛。”一位从智能辅助驾驶技术方案供应商跳槽至人形机器人公司的职员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而现在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在风口上,至少还有十年的红利期,日子相对好过多了。”

  自2023年初开始,智能辅助驾驶领域的“汽车人”就开始陆续切换至人形机器人赛道。小鹏汽车前首席科学家郭彦东创办了智平方;曾先后就职于Waymo和Momenta的清华高材生高继扬创办了具身智能公司星海图;曾参与过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火星车研发、L4自动驾驶等项目的“90后”邱迪聪创办雅可比机器人公司;文远知行前COO张力加入人形机器人公司逐际动力,担任联合创始人兼COO;曾是华为“天才项目”成员、曾任蔚来汽车解决方案部架构师的史青帆创办人形机器人公司少年游;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前自动驾驶系统首席技术官、首席科学家陈亦伦创办它石智航。它石智航的另外两位联合创始人也是汽车人。一位是同样有华为车BU背景并曾入选华为“天才少年”的丁文超,一位是曾带领百度在智驾领域深耕多年的百度前智能驾驶事业群组(IDG)总经理李震宇;曾在蔚来汽车担任工程总监的姚卯青加入智元机器人,担任智元研究院执行院长;地平线前副总裁、前软件平台产品线总裁余轶南创办人形机器人公司维他动力,地平线前软件平台总架构师、智驾创始团队成员宋巍,以及理想汽车前智能驾驶产品总监赵哲伦随后加入维他动力。

  谈及换赛道创业,余轶南表示:“智能辅助驾驶是把AI技术嫁接在一个现有的产品形态——汽车上,而汽车形态在过去一百多年里已经固化了,这个物理躯壳太受限。AI本身的能力越来越大,所以我决定不再继续做汽车,而是要完全创造一个新的本体,把AI的价值更充分地发挥出来。”

  “随着全新的AI时代的到来,汽车产业将面临两大变革。一方面,AI会推动自动驾驶甚至无人驾驶的加速到来;另一方面,汽车产业正在和机器人进行融合。”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早就意识到汽车和机器人技术融合的趋势。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下,汽车企业纷纷开始启动人形机器人项目,汽车企业智能辅助驾驶团队创办、加入人形机器人企业的成员也越来越多。

  技术同源 “汽车人”造“人”难度更低

  “人形机器人与智能网联汽车在技术、工艺、产业链以及功能目的等方面是具有高度同源性。”全联车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表示。

  余轶南更为具体地解释:汽车和机器人的底层逻辑是一样的,都需要环境感知、任务理解、规划控制等长链条技术。目前,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技术路线经历从从分段式走向端到端,再走向“VLA(视觉-语言-行为大模型)+VLM(视觉语言模型)”架构,而这也将是人形机器人的进化路径。

  这就意味着,具备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研发经验的“汽车人”在人形机器人赛道上天然更具优势。特斯拉机器人团队工程师米兰·科瓦奇(Milan Kovac)曾表示:“特斯拉大规模的人工智能训练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多年来在汽车基础技术、电池、人工智能芯片和自动驾驶软件方面所做的工作起到了关键作用。”

  地平线副总裁兼首席架构师苏箐此前曾公开表示:“如果连自动驾驶都搞不定,有什么资格做机器人?”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也在2024理想AI Talk活动上表示:“车是最简单的机器人,如果车没法实现完全自动驾驶,其他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功能还是非常有限的。”

  可以见得,“汽车人”涌入人形机器人赛道,对该赛道初期创业者是降维打击。更值得关注的是,除了智能化技术上的优势,汽车业的“三电”技术也是人形机器人急需的。譬如:特斯拉第二代人形机器人Optimus便应用了特斯拉在电池、电机和控制模块上积累的技术。可以说,在供应链上,汽车业与人形机器人行业也是高度重合的。这就意味着“汽车人”造“人”还具备产业链优势。

  这类技术研发有经验、商业化落地有产业链支持的人形机器人创业团队,资本怎能青睐有加呢?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